
一、WeChat的核心--公眾平台
WeChat的公眾平台是公眾帳號的集散地,透過這個平台,任何個人或企業都可以打造一個WeChat的公眾帳號,WeChat用戶可自由選擇要關注哪個公眾帳號,這跟LINE的官方帳號 (official account)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騰訊開放了公眾平台的API (註1) 接口,這使得開發者能在公眾平台上打造各種不同功能的公眾帳號,舉例來說,如果你關注了南方航空的公眾帳號,那你就可以查詢班機資訊或上網劃位;如果你關注了央視新聞的公眾帳號,那你就可以定期收到最新的國際新聞。
微信大全
原因1:app要下載,公眾帳號不用
雖然現在好用的app越來越多,但大家始終對「多下載一個app」這個行為有點感冒,為什麼?下載一個app,花流量花時間,還要多佔一格桌面上的空間,有時候滑來滑去還找不到自己剛剛下載的app,多惱人?而關注WeChat公眾賬號,不過是掃個QR code或查找公眾賬號,按下關注就好了,幾秒鐘就完成,乾淨又俐落。
原因2:app要分iOS和Android版本,公眾帳號不用
如題,app商常要分別開發iOS和Android版本,同時維護兩個版本將會是一大開銷,而WeChat本身就支援iOS和Android,公眾帳號既然附屬在底下,自然就沒這個問題。
原因3:app可作弊刷榜,公眾帳號全憑實力
產品開發完,「衝排名」就成了app商最大的挑戰,但在中國,如果你的產品威脅到別家公司,或者有人存心想整你,你的app就有可能被「一星負評大軍」刷榜,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產品變成惡名昭彰的垃圾app。反過來說,也有人會用五星大軍推廣自己產品,這對沒錢購買刷榜大軍的小開發商是一大障礙,在公眾平台基本沒這回事,沒有評價,沒有作弊空間,一切全憑實力。
原因4:app靠下載數取勝,公眾帳號全憑口碑
這點對小開發商有很大幫助,一般大公司做app,通常會有品牌名聲加持 (譬如上篇提到的LINE Family app就是很好的例子),初期推高下載數相對容易,但對沒錢沒資源的小開發商來說,初期要說服人家下載你的app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初期沒有把下載數推上去,之後就很困難了。但在公眾平台,使用者看不到公眾帳號的粉絲數,換句話說,公眾帳號基本免除了app排名的問題,讓小開發商能夠純粹以產品力取勝,換取跟大公司一博的機會。
陳坤公眾帳號
二、讓馬雲跳腳的微信紅包--WeChat行動支付
圖片來源:http://hb.qq.com/a/20140207/003215.htm
三、WeChat開放平台

四、營收成長的另一個引擎--遊戲
五、結論
事實上WeChat也有模仿LINE賣貼圖,不過這一部分並不是他們的強項,營收從沒公布過,大家知道就好我就不寫了XD
照慣例,筆者畫了一張圖幫助大家瞭解WeChat的網路版圖和商業模式:
註1:API 為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的縮寫,是系統廠商為了能夠讓第三方開發者可以額外開發應用程式來強化他們的產品,所推出可以與他們系統溝通的介面。
註2:認證是公眾帳號一個升級的過程,公眾帳號必須擁有500人以上粉絲才能申請認證,認證後的公眾帳號可以開通更多功能,如QR code的掃描。
cover photo via LJR.MIKE
1.wechat公众平台中的訂閱號基本就是就是fb粉丝页的概念了 台湾facebook已差不多垄断了主流自媒体微信要打入很难的(也还没想好该从何下手吧)另一個是服務號 對略有規模的電商來說很方便可以在菜單內供每位顧客查詢自己的資訊
2.支付宝主要是B端 虽然后来有在支付宝APP内多一个”我的朋友”功能 但…在大陆微信=社交概念深植人心,支付宝在这部份还很难渗透到C端,相對的微信正漸漸殘食B端的市場 例如星巴克接通了微信支付接口(APPLE pay在大陸暫無競爭力就不提了)